
《東莞市預拌混凝土發展應用專項規劃(2023-2030年)》政策解讀
2024-02-23
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印發《東莞市預拌混凝土發展應用專項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F將《規劃》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規劃》背景
“十三五”期間,東莞市預拌混凝土行業穩步發展,目前,全市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已達到49家,總設計產能為6880萬立方米,對推動我市城市發展建設作出了貢獻,隨著城市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提高,現有產業存在產能過剩、布局不夠合理、技術有待升級等問題。為高質量發展我市預拌混凝土行業,進一步規范引導綠色生產與轉型升級,根據《廣東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規定》《廣東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文件精神,結合東莞實際,編制發布此《規劃》。
二、發展目標
圍繞著東莞市高質量發展需求與“高品質現代化都市”戰略部署,《規劃》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發展目標。
1.行業規模目標:到2030年,東莞市預拌混凝土年總供應量達到2591萬立方米(預期性指標),預拌混凝土年設計產能不超過5182萬立方米(控制性指標);預拌混凝土產能利用率達到50%以上(預期性指標)。
2.行業布局目標:到2030年,全市基本解決攪拌站站點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市場整體供需比不超過2;鼓勵并引導產能過剩區域企業以產能減量置換方式遷移或引導其轉型,達到區域供需平衡;推動企業向城鎮、農村和新興產業園區布局。
3.綠色生產目標:到2025年,東莞市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100%完成綠色生產建設與升級改造,取得綠色生產二星級以上評價標識的企業比重不低于30%,至2030年,比重不低于50%。
4.質量監管目標:加快推動東莞市預拌混凝土信息化平臺建設,2025年前,完成信息化平臺搭建工作并投入利用。完善預拌混凝土企業精細化管控與誠信評價管理實施細則,在2030年前,建立完善的預拌混凝土企業信用聯動評價機制。
三、解讀內容
1.2030年預拌混凝土產能利用率目標是如何確立的?
2030年東莞市預拌混凝土產能利用率達到50%,是參照《廣東省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規劃(2014~2020年)》、混凝土行業產能利用率經驗區間值、珠三角其他城市產能利用率目標值以及東莞市混凝土行業實際,綜合考慮而確立的。
2.東莞市六大片區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產能結構與布局如何調整與優化?
通過對東莞市2030年預拌混凝土需求量的預測與供需匹配分析,明確各片區預拌混凝土市場供求情況:水鄉新城片區、東部產業園片區、濱海片區供過于求,產能嚴重過剩;東南臨深片區、城區片區供求相對平衡,產能相對過剩;松山湖片區供求接近平衡。針對各片區市場供求情況,結合城市定位、道路交通、江河水系以及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現有布局,制定減量、設立與轉移方案。對于產能嚴重過剩片區,提高準入門檻,完善退出機制,鼓勵通過產能減量置換的方式(遷建后設計產能與遷建前產能比不多于1:2)遷建局部過剩產能。對于產能相對過剩片區,嚴格控制現有產能,原則上不增加新的產能。而供求較平衡片區,鑒于松山湖片區未來發展定位,建議在總量控制前提下考慮在其周邊承接市內部分過剩產能。
3.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如何規范引導預拌混凝土行業綠色生產與轉型升級?
一是按照預拌混凝土行業相關生產與管理技術規程等行業標準要求執行,2025年前企業100%完成綠色生產建設與升級改造;二是鼓勵行業企業參與“綠色生產二星級以上”評價標識申報工作,分階段逐步推進星級企業占比;三是淘汰落后設備與生產技術,加強信息化建設,推廣節能減排技術與綠色智能制造技術,提升行業低碳化水平與現代化建造水平,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4.遠期布局方案中“總量控制,動態布局”的具體含義?
因東莞市目前存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規劃》采取減量、提質的方式,提出至2030年,預拌混凝土年設計產能不超過5182萬立方米的目標。在控制總產能規模的前提下,遠期將根據預拌混凝土市場供需情況、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相關研究論證后再進一步確定市場新增規模以及后續進行規模投放配置與片區布局安排,以保持市場總產能規模動態平衡。
5.新建攪拌站(含改擴建)按照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生產三星級要求與標準進行建設,評價依據是什么?
根據《關于開展廣東省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生產達標評價工作的通知》(粵混協〔2018〕16 號),廣東省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生產三星級考核評價的依據為國家行業標準《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 JGJ/T328-2014) 和省地方標準《〈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廣東省實施細則》(DBJ/T 15-117-2016)。
來源: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