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水泥行業2015年碳排放配額評估報告
2016-05-10
廣東省水泥行業2015年碳排放配額評估報告
一、廣東省水泥生產經營狀況
(一)生產規模
到2015年底止,全省共有水泥生產企業169家,其中,熟料生產企業53家,熟料總生產能力8395萬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能力8321萬噸,占總生產能力99.11%。水泥粉磨企業116家,水泥粉磨生產能力10390萬噸。
(二)主要產品產量
2015年,全省水泥產量14490萬噸,比2014年同期下降1.8%,居全國前第4位;熟料產量8050萬噸,同比增長3.2%,居全國第4位。
(三)市場消費情況
據協會統計,2015年廣東水泥消費量約為15200萬噸。其中,廣東本省實際生產熟料約8900萬噸,生產的水泥約13000萬噸;購進外省熟料近800萬噸,生產的水泥約1300萬噸;省外直接銷往廣東的水泥量約1070萬噸;本省外銷水泥約150萬噸。
(四)產能發揮情況
根據對全省30家重點控排企業的抽樣調查統計分析,30家重點控排企業核準熟料設計產能6362萬噸,占全省水泥熟料總產能的85.5%。2015年實際熟料產量6900萬噸,占全省熟料總產量的85.7%,比2014年下降4.34%。實際熟料產量是核準設計產能的108.4%。
表一 2010-2015年各年水泥熟料產能、產量變化情況表
年份 | 熟料產能(萬噸) | 熟料產量 (萬噸) | 熟料產能利用率(%) | 水泥產量(萬噸) | 淘汰產能(萬噸) | 新投產產能(萬噸) | 備注 |
2010 | 9496 | 8301 | 87.42 | 11551 | 1106 | 869 | |
2011 | 9637 | 8497 | 88.17 | 12735 | 227 | 419 | |
2012 | 9272 | 7355 | 79.32 | 11861 | 1281 | 558 | |
2013 | 8454 | 7099 | 83.97 | 13395 | 1547 | 713 | 首批控排企業中淘汰了187萬噸 |
2014 | 7971 | 7745 | 97.16 | 14737 | 402 | 0 | |
2015 | 8395 | 8050 | 95.89 | 14490 | 94 | 435 |
(五)效益
2015年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約519.5億元,同比下降7.4%,利潤約26.95億元,同比下降58.5%。
(六)產能變化情況
2015年,廣東省共淘汰落后水泥產能94萬噸,全部完成淘汰落后的產能任務。2015年投產的陽春海螺日產12000噸熟料生產線和華潤水泥(封開)有限公司5號窯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新增產能435萬噸。
二、能源消耗現狀和碳排放總體形勢
(一)能源消耗現狀
通過對參與2015年能效對標的34家重點水泥企業進行統計分析,日產2000噸(含)以上預分解旋窯水泥生產線可比熟料綜合能耗平均為108.21 Kgce/t,好于國內先進水平(110 Kgce/t),同比下降2.53%。可比水泥綜合能耗平均為89.56kgce/t,同比下降4.01%。
全行業全年能源的消耗總量約為1030萬噸標準煤,與2014年同期的1020萬噸標準煤基本持平。
(二)2015年碳排放量評估
1、根據對全省30家重點控排企業的抽樣調查統計分析,30家重點控排企業核準熟料設計產能6362萬噸,占全省控排水泥企業水泥熟料總產能7766萬噸的82%。2015年的碳排放量6404萬噸,比2014年的碳排放量6692萬噸,下降了4.3%。
2、單位產品的碳排放量為0.902 t co2/t熟料,比2014年0.914 t co2/t熟料下降了1.3%。單位產品的碳排放強度逐步下降。
3、據初步估算,全行業仍有約20萬噸碳配額缺口。
(三)2016年碳排放量預測
由于2016年將有3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陸續投產,新增熟料產能約480萬噸。到2016年底止,全省熟料設計總生產能力預計達8800萬噸,實際熟料生產能力可達9600萬噸。如果熟料產能利用率平均按93%計,熟料產量約8900萬噸,碳排放總量將維持2015年水平。
三、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市場容量趨于飽和,產能過剩矛盾開始顯現
從供求關系看,目前,廣東省水消費量每年約15500萬噸,廣東自產水泥約14500萬噸,而未來三年,廣東持續有新增產能投放市場,且每年有約2000萬噸的省外水泥及熟料銷往廣東,廣東水泥市場總體供大于求的格局已不可逆轉,市場趨于飽和。企業競爭加劇,經濟效益將面臨嚴峻挑戰。
(二)產業集中度仍較低
我省規模前十家水泥企業2015年的水泥銷售量9920萬噸,在廣東的市場占有率為64.75%。企業兼并重組推進緩慢,產業集中度有待提高。
(三)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項目進展緩慢
水泥窯是城市垃圾及工業廢棄物協同處理的優良載體。目前全國已投入運營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項目20多個,年設計處理能力300多萬噸,而我省僅有陽春海螺水泥和恩平華新配套了垃圾處理設備,但尚未投入正常運營。我省各地的城市垃圾產生量日益增多,而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功能由于缺乏政府主導沒能得到充分發揮。
目前正常運營的廣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等企業協同處置市政污泥生產線在碳核查過程中,也碰到核查組沒有按照《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16780-2012)要求將處理廢棄物消耗的電量單獨統計,并且不包含在熟料綜合電耗范圍內,同時將協同處置廢棄物所發生的CO2單列考慮或直接核減。影響企業協同處置廢棄物,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
(四)水泥粉磨站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
目前,我省水泥粉磨站占了水泥生產企業總數68.6%,相當一部分是淘汰落后機立窯生產線轉型的粉磨站,生產設備及設施簡陋,管理較亂,配置先進粉磨系統的僅占48.6%。
(五)水泥生產線智能化程度較低
水泥生產智能化操作與控制、水泥窯爐計算機仿真與軟測量、水泥企業化驗室自動化運行與智能操作、工業機器人、物聯網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仍停留在可行調研和探索階段。
(六)能耗水平仍有差距
仍有15%的企業可比熟料綜合電耗超過《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16780-2012)的規定,有10%的企業可比水泥綜合電耗超過《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16780-2012)的規定。大部分水泥粉磨企業,沒有報送能源指標數據,其能耗水平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四、調控水泥產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切實做好我省去產能工作,根據《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積極落實和推進水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2016年行業經濟效益企穩回升。建議措施如下:
(一)調控水泥產能
1、調控新增熟料產能。2015年投產的陽春海螺日產12000噸熟料生產線和華潤水泥(封開)有限公司5號窯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產能435萬噸,將于2016年充分投放市場。2016年,預計2016年7月后華潤水泥(封開)有限公司6號窯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廉江市豐誠水泥有限公司日產6000噸熟料生產線、南雄市彤置富水泥建材投資有限公司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將陸續投產,新增產能480萬噸。2016年水泥熟料的實際供應能力將達9600萬噸,水泥產量為1.4億噸。本土企業的產需趨于平衡,市場趨于飽和,企業效益和行業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因此,有新增熟料產能的企業應積極主動做好熟料的調控,有計劃地消化新增熟料產能。其次,各水泥項目建設單位可根據市場情況,調控項目建設進度,能緩建的盡量放緩,能推遲投產的,盡量延遲投產,確保到2018年全省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1億噸以內。
2、淘汰落后產能,化解無效產能。嚴格執行能耗、環保、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對工藝裝備落后、能耗及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產品質量不合格、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責令限期整改,經整改仍不達標的,依法關閉或取締。從生產領域減少無效產能供給。
3、引入市場機制,采用經濟手段,合理組織有效供給。堅持供給側改革與市場需求管理相結合,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嘗試用能總量控制、產能置換、排污權交易、階梯電價等措施調節水泥產能的供需平衡,有計劃組織生產領域實施有效供給。
4、加強行業自律和市場協調。支持除北方采暖區以外地區,如華南、中南、西南等地區實行春季、高溫雨季、臺風季節實行季節性錯峰生產,調控產需平衡,避免惡性競爭。
(二)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行業競爭力
1、兼并重組。鼓勵優勢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戰略性重組;鼓勵通過資本、技術、市場或經營管理等方式,實施強強聯合,鼓勵企業做大做強。
2、產業鏈資源整合。鼓勵優勢企業在做強做大主業的基礎上,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優化物流配送,向粉磨站、礦山、骨料、商品混凝土、預拌砂漿及建筑預制構件產業延伸,促進產業一體化發展。
(三)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水平,推動行業低碳綠色發展
1、鼓勵新干法窯協同處置技術應用。對生活垃圾、污泥、工業廢棄物、建筑垃圾等無害化處置給予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對于在協同處置廢棄物過程中所發生的CO2獨立核查,并在企業碳排放總量中直接核減。
2、低品位原燃料和廢物資源循環利用的研發和應用。推進水泥行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新工藝技術和裝備,應用低品位原燃料,降低原燃料中有害成分和生產能耗,實現水泥行業可持續發展。通過優化配料組成、添加微量組分,最大程度提高水泥產品中固體廢棄物(混合材)的利用量。
3、廢氣資源技術應用。普及推廣余熱發電裝置,并在此基礎上,逐漸推廣采用超低溫廢氣余熱發電技術,不斷提高廢棄資源利用效率。鼓勵應用微藻固碳技術,捕捉廢氣二氧化碳并生產出生物質能源副產品。
(四)著力智能化改造,推動水泥行業升級
1、智能化生產線建設。采用粉磨過程與窯爐煅燒的自適應、非線性、可預測的智能化控制關鍵技術,窯爐內流速、物料組分、氣體含量、燃料燃燒等三維仿真技術,化驗室樣品取樣、制備、分析、儲存等流程的機器人操作和智能化測量技術。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和關鍵環節的自動、優化控制,達到生產系統穩定、品質改善、提產增效、節能降耗目的。
2、工業機器人應用。在水泥窯爐、包裝、投料、裝車等危險、重復作業環節應用機器人智能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確性,以及實現安全生產。
3、物聯網技術應用。利用物聯網技術、設備監控技術等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開展具有采購、生產、倉儲、銷售、運輸、質量管理、能源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功能的商業智能系統應用。
(五)創新發展
加強產學研聯合,依托企業技術中心,促進技術創新,研發水泥新品種,培育新業務、開拓新市場,發展優質復合水泥和道路、核電、海工等工程專用水泥,擴大有效供給,提高水泥產品差異化和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